2023-09-04 12:04:34|已浏览:127次
太让人心疼了,一个14岁女孩满心欢喜给妈妈做了一大桌子菜,却遭到妈妈的嫌弃。
江西,14岁女孩小茜看到妈妈每天工作很是辛苦,就想给妈妈制造一个惊喜。
妈妈上班后,小茜提着菜篮先去市场买菜,她专门选了妈妈爱吃的菜,回到家还细心的摘菜,并用心地洗干净。
快到中午时,她钻进厨房,按照菜谱开始做菜,由于不是很有经验,她做菜不快,但是很用心。
妈妈下班推开家门时,一大桌菜映入眼帘,但妈妈的反应让小茜心凉了半截。
“我是要表扬你吗?这菜这么多怎么吃?太浪费了!”
听了妈妈的指责,一旁的小茜顿时不知所措。自己辛苦做的饭菜,没有想到会是这样的结果。
这位妈妈或许心里觉得吃不完太浪费了,从视频里看他们的家庭条件还是不错的,况且吃不完还可以放冰箱留着下顿吃。
看着孩子小心翼翼的样子,很让人心疼。
真的没必要为了多做几道菜,给孩子泼冷水,有多少孩子一放假就放飞自我,饭都不肯吃,光顾着玩手机,跟这样的孩子相比,小茜简直太优秀了好吧!
这位妈妈因为这点事就责怪孩子,看来平时孩子对孩子的打击也不会少。
殊不知,得不到父母认可的孩子,可能一辈子都活在自卑里。
只有学会欣赏孩子,孩子才能看到自己的价值,从而产生持续的能量,也变得更加坚强、自信。
01
不被肯定的孩子内心都有伤
还记得之前看过一个新闻:一位艺术家母亲事业有成,喜欢追求完美,对女儿管理非常严苛。女儿也很成器,一路求学,读到了常春藤女博士。
但就是这么一位“别人家的学霸”,也还是得不到母亲的认可和赞赏。
有一次她去美国看女儿,突然间两人争执起来了,女儿哭诉:“我是不是永远都没办法让你满意?”这位艺术家母亲回了句:“你觉得自己做得很好么?”
话音一落,女儿翻身跳下阳台,就此丧命。
失去了女儿,母亲整天以泪洗面,一下子苍老了很多。
其实在外人面前,这位母亲经常表露过因为女儿而感到自豪,只是在女儿面前,从来不肯说出半句夸奖的话。
孩子在等待母亲一句表扬的话,或者一个赞许的目光,然而父母不经意的冷言冷语就像一双大手,把孩子无情的推进了深渊。
心理学上有个词叫“比马龙效应”,是指评价主体低估被评价者能力,认定被评价者是不求上进的、行为差劲的,以致被评价者将这种观念内化,促使被评价者表现不良行为。
从未被父母肯定过的孩子,心里都有一个遗憾的黑洞。随着时间的流逝,黑洞会逐步扩大,一点点吞噬着他们的生活。
而父母的肯定和欣赏,就是让黑洞消失的最好的解药。
02
父母会肯定,孩子越优秀
我女儿六岁,刚上小学一年级,他的爸爸好评师做的非常到位。
他不管孩子去做什么事,他总是要抱着女儿亲一下,并说:“来,爸爸给加个油!”
有一次,女儿在上课的时候想吐痰,然后怕老师说她,她就把痰吐到了纸上包起来放进了书包。
虽然发现的时候已经好几天了,纸都干了,但是爸爸还是夸奖她:
“你这个主意真好,即没有影响老师讲课,也没有不讲卫生!给你个亲吻奖励一下!不过,如果下次拿回来告诉我一声或者直接扔垃圾桶了会不会更好呢!否则我们又要把它带去学校啦 !”
女儿也愉快地接受了!
对于孩子的事,父母越是用欣赏的态度去对待,孩子也就做得越好。
美国著名宇航员尼尔·阿姆斯特朗童年有个有趣的故事。
据说阿姆斯特朗小时候,有一天在自家的院子里蹦跳,一边跳一边问妈妈:“我可以跳到月球吗?”妈妈说“当然可以,但上去之后一定要记得回家……”
花开四季,各有不同,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,都有自己的特质。
我们要做的,就是学会欣赏孩子身上的闪光点,给予赞许和鼓励,爱孩子本来的样子。
03
父母欣赏孩子有讲究
曾经有人做过这样一个调查:
一个经常得不到肯定的人,他的潜能仅能被开发到20%~30%,而一旦得到肯定,他的潜能将会被开发到 50%;如果这个肯定来自于家庭,那么他的潜能将会被开发 70%~80%。
父母如何学会欣赏孩子?
(1)学会鼓励夸奖孩子
朋友的女儿莉莉是个聪明的孩子,从小就表现出惊人的绘画天赋。
妈妈也总不忘对孩子的画大加赞赏。
一句“太棒了”常常让莉莉心花怒放。在妈妈的赞赏声中,莉莉如妈妈所期望的一样,她的绘画天赋也逐渐得到了更好的发挥。
时间久了,莉莉对那句“太棒了”已经不是那么激动了,因为她不知道自己的画到底哪里棒,哪里还有欠缺。
赏识教育要具体而深入,不要泛泛地夸孩子的优点,父母对孩子的夸奖应该是经过认真品味后的真正欣赏。
(2)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
学会欣赏孩子,也不仅仅意味着不时地赞扬孩子的优点长处,借此让他们扬长避短,进步更大。
要告诉孩子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,不要去勉强模仿别人,人必须有自我。
父母要学会欣赏每个孩子身上的优点,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闪光点,也要对孩子表示自己的欣赏,对孩子进行鼓励。
用赞赏的心去发现孩子个性中的闪光点,才有机会让孩子从个性中脱颖而出,找到属于自己的未来之路。
(3)不要停止学习的脚步
如今的父母,一定要比孩子更懂得学习、自我提升。
觉察自己对待孩子的方式、教育的态度和价值观,洞察自己有哪些需要调整和提升的地方。
学习科学、专业的育儿技巧,学会应对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发展特点,慢慢改掉已经不适合的旧的做法。
比如孩子每个成长阶段需求是什么,要多给他什么,不能对他做什么……
保持学习的状态,除了更好地了解孩子,更重要的也是一种示范。
孩子看到父母主动学习、愿意改变,他自然也会受到影响,不抗拒自我提升和成长。
04
写在文末
美国心理学家约翰·华生说的一段话:
“人类的行为是后天习得的,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模式,无论是正常的行为还是病态的行为,都是经过学习而获得的,也可通过学习而改变、增加或消除。
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,两盆同样茂盛的绿植,一盆每天赞扬它,夸它美丽,另一盆每天贬低它,骂它长得太难看,连续两个月这样做,结果被夸赞的植物依然长得茂盛,另一盆被骂的植物已经失去了活力,叶子蔫头耷脑的,并且枝叶枯黄。
所以植物尚且喜欢别人赞美它们更何况人类呢。
所以不要吝惜自己的赞美,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孩子,孩子表现好的时候就肯定他们,夸赞他们,他们会越来越优秀。